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日本露营行业发展阶段(日本露营行业发展阶段有哪些)

2024-07-20 15575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我想知道日本的户外运动发展史
  2. 从野性到精致,谁在撑起露营产业
  3. 为何露营突然火了

中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史及行业现状

  

从98年年初开始,户外运动在中国的北京、广州、昆明,上海等地悄然兴起,电视、杂志、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给予了强力报道,使得户外运动迅速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这种时尚会很快发展到国内其它大城市。很快,通过互联网的联结,全国各地的户外社团如同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发展!

  

2000年以后,随着户外运动的蓬勃开展,很多城市纷纷开设户外用品商店,户外运动俱乐部,逐渐带动两个新的市场:

  

2.户外运动、自助游、自驾游服务市场。

  

户外运动可以在几十年间普及到如此广泛是和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原因分不开的。

  

1、二战后全球人类居住方式开始大规模城市化,很多人离开土地、走出农村而进入了城市生活。而城市狭窄空间的挤压,使得人们就更加渴望回归自然,而户外运动正好可以迎合人们的口味。

  

2、二战后经济发展十分快,人们有钱以后开始寻找更高的身体和精神享受。而普通的观光旅游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后,野营和探险和其他户外运动正符合了人们这种愿望。

  

3、城市的激烈竞争使得人与人的关系日益矛盾化,其中都市白领们为了放松自己、减缓压力、锻炼身体,很多都参与到其中来。

  

4、世界环境的日趋恶化,城市内的污染的加剧,使得人们渴望到自然界中去。

  

总的来说新兴的户外运动这种集健身、体验、自助、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

  

上海户外运动的发展越来越红火,各种户外论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征集出游的帖子随处可见,驴友(户外运动爱好者一般自称“驴友”)队伍正在不断壮大。随着最近复旦山友登山队成功登顶西藏启孜峰,申城再次掀起户外运动的热潮。

  

近两年,先后有七八十家全球著名户外产品制造商以及俱乐部抢滩中国市场,上海蓬勃发展的户外运动,到底孕育着多少户外用品市场商机?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3年,我国大陆共有在册登山户外俱乐部260多家,经常参加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有5万人左右,有的俱乐部会员多达到2000多人。

  

与此同时,全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在2003年呈现蓬勃之势,2004年5月在上海浦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更是专门为户外运动用品开辟了一个大场馆。哥伦比亚、TNF、戈尔、派格等世界著名户外运动用品厂商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国内各种户外运动用品零售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产人工攀岩板具制造初具规模,开始出口海外,并正在酝酿与国际大企业合作,这些“利好”正日益显示出户外运动用品市场的光明前景。

  

2004年2月份至今,又有3家户外用品零售店在上海开张,其中大脚户外用品店是最新开出的一家,老板朱小姐告诉记者,她原先在易趣网上卖过一些户外运动用品,大受网友欢迎,经营状况不错,尝到甜头的朱小姐便和朋友合伙在南京西路上开了这家名为“大脚”的户外用品店。谈及开店的目的,朱小姐坦言:一方面希望以此为生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也方便自己和朋友出游时选购专业装备。

  

不少驴友都知道,长乐路、巨鹿路一带是上海有名的户外用品店比较集中的地段,不长的一段路上大大小小开了6家户外用品店。“热风”算是其中最大的一家,记者在店内看到,偌大的店堂里野餐用品、帐篷、睡袋、登山包、压力计等户外产品琳琅满目摆满架子。隔壁一家门面较小的户外用品店,情况差不多,营业员介绍说,最近生意做得还可以,刚开张的时候比较清淡,大都是一些资深的驴友来光顾。经过一年多的经营,明显感觉生意比一年前要好做多了。

  

“长乐路、巨鹿路一带为第一级商圈,漕溪路、医学院路、番禺路圈出大徐家汇的第二级商圈,而江西路、福州路一线算是第三级商圈,其他的户外店零星分布在莘庄、吴中路、五角场一带的则算是第四级商圈。”上海最大的户外用品批发商行旷野户外用品公司的徐建平谈起上海的户外用品店来如数家珍。徐建平说,现在上海有门面的户外用品店大大小小也有20余家,一般一家50平方米左右的户外用品店日平均销售额在千元以上。

  

有人说,“户外运动是贵族们的运动”,意思是说户外运动很“烧钱”,特别是必不可少的户外装备,更是价格不菲。求索户外用品店的老板李奇介绍说,一般登山鞋、睡袋的价格从一百多元到几千元不等,要置齐一套过得去的户外装备至少也要千元以上。记者走访了多家户外用品店了解到,一个普通的棉睡袋要150元左右,一个带背负系统的登山包要400元左右,一般野营可以使用的帐篷也要300多元,而登山鞋最便宜的也在400元以上,再算上一般野外徒步所必须的防潮垫、水壶、头灯、衣帽等,按照一般价格计算,全套户外运动用品最少花费也在2000元。

  

户外运动用品销售市场、户外运动自助旅游服务市场被合称为户外运动市场。随着户外运动发展的红火,驴友数量日渐增多,不少人通过参加俱乐部活动开始热衷于野外郊游、徒步登山,户外运动自助旅游服务市场正不断地为户外运动用品销售市场提供大量的目标消费群体。

  

游牧人户外俱乐部是目前上海唯一一家具有相关资质认证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从2001年成立至今拥有会员2000多人。该俱乐部负责人李纯刚介绍说,2001年俱乐部成立时,只有5、6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发展到了近400人,到现在有近2000人。

  

不同于游牧人户外俱乐部的非营利性质,山巅户外探险俱乐部走的是商业的道路。俱乐部经理陆先生坦言,该俱乐部和两家户外用品商店同属于一家公司,而成立俱乐部的目的就是为了能间接刺激户外用品店的销售。

  

“总的来说,参加活动的白领最多,女士能占到三分之一,每个周末的活动经常是三天就人员招满了。”陆经理告诉记者,夏天的活动比较多,基本每个周末都有活动。每次这样的野外活动,人数一般都控制在20个人以内,地点多选在江浙一带山区,费用一般在400元左右。“每次活动新会员能占到近一半的比例,其中大部分会一次性购齐活动需要的基本装备,特别是像背包、鞋子、睡袋这三样必需品,更是大部分新人的首选。”

  

经过调查记者了解到,在上海户外运动消费者的平均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学生和白领人士是户外运动的主力军。上海市参加过户外运动的人员大概在8万人左右,户外运动爱好者大概在1万人左右。

  

据业界人士估计,2003年国内户外运动市场包括活动以及装备的市场份额是7到10亿元,而2002年这个数字是不到3亿元,2000年这个数字是6000万元,可见市场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随着哥伦比亚(Columbia)、TNF(The North Face)、戈尔(Gore)、派格(BigPack)等几十家世界著名户外运动用品厂商及俱乐部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在上海、北京等地设办事处或开设工厂,有人开始惊呼“中国户外产业的春天到了”。

  

然而,中国户外运动市场因为发展快、时间短、需求迅速增长,国内户外运动市场明显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这种不足既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这也给了更强调专业性、功能性的国外户外运动品牌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有着多年从事户外运动市场运作经验的李纯刚认为:上海的户外用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比如厂货(所谓外贸尾单)、假货在户外用品市场的泛滥,这在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李纯刚说,“一方面是因为刚开始没有正规的进货渠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市场的不规范,没有相关的市场规则的约束,给了个别人不法谋取暴利的空子。”

  

美国戈尔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高科技跨国企业,生产以GORE-TEX品牌命名的多功能面料而闻名于世,其亚太区纺织品事业部总经理Andrew Kim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户外运动市场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广大的发展空间,最大的户外运动市场肯定会在中国。”

  

起步晚发展较快户外运动行业渐入佳境

  

对多数人而言,户外运动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喜欢野外活动的人自发组成小团队以自助的形式进行野外活动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户外运动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户外运动俱乐部、户外运动用品店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户外运动俱乐部从没有名气到小有名气,户外运动用品店从当初的两三家发展至今天的二三十家,户外运动爱好者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陌生到好奇、接受、喜爱这样一个过程。

  

据业内人士介绍,北京的户外运动发展在全国走在最前列。从人们的运动意识,到户外活动的开展,到商家装备的经营,无不表现出北京人对户外运动的热情,从而也将户外运动市场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时尚消费的目光对准了户外运动,而众多户外用品店、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经营状况也充分证实了“户外运动”市场的美好前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北京市曾经参与过户外运动的约有6万人,户外运动爱好者约1万人。虽然这个数字相对北京市的一千多万人口而言,显得非常渺小,但对于户外运动还并不完全普及的中国来说,北京还是各省份中绝对的“龙头老大”。

  

据北京各大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资料显示,户外运动消费者的平均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毫无疑问年轻人是这项运动的主力军。在被调查的爱好者中,有10%的人表示自己参与这项运动的原因仅是为了锻炼身体,20%的人坦言追求探险、追求刺激是他们选择“户外”的主要因素,其余70%的人都认为这是一项时尚的运动,而“时尚”也正是他们参与其中的重要理由。

  

近几年,消费者用于户外运动上的费用也在逐年增加。户外运动爱好者、某杂志社摄影记者吕金奇说:“我是从两年前开始接触户外运动的,最初周围参与的人并不多,但渐渐地大家了解了这项运动,很多人甚至觉得这是一项走在时尚尖端的运动。我最初用在户外装备上的钱也就是几百元,但现在睡袋、炉具等一应俱全。而且还准备购入一些高级品牌的装备,全套加在一起得3000多元。这笔费用可能多了点,但是我认为花得值。”

  

与户外运动相关的有两个行业,一个是户外运动俱乐部,另一个就是户外运动用品经营店。对于户外运动者来说,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装备的发展就直接反映出户外运动本身的发展。人们对装备的需求刺激着装备市场的发展,装备市场的繁荣同样促进着户外运动前进的脚步。最早进入中国的“三夫”户外动用品经营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1997年该店的营业额仅为几十万元,到现在已发展到每年有几百万元的产品售出。

  

北京第一家正式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成立于1993年,当初接受它的人并不多,爱好者从陌生到好奇、接受到喜爱,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过去,这项运动仅仅停留在一伙朋友相约,带上最简单的装备去徒步远足这样的自助游层面上,“俱乐部”除了将这样一批初级爱好者组织起来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意义。而现在,俱乐部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走出了“家庭小作坊”式的自助游形式。有组织、领队、安全保障的同时,俱乐部也完全走入了市场化的队伍。

  

杭州户外俱乐部参差不齐户外运动该怎么走

  

户外运动,是一项危险性很大的体育项目,而很多人还在把它仅仅理解为一种时尚。自由、归真、挑战极限,是人们爱好户外运动的原因,而必须有规范的管理,才能让这一切得到安全的保障。

  

日前,户外运动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协会,三方坐在一起,针对杭州户外的种种问题,进行了一次积极和有益的对话。

  

杭州市登山协会的秘书长邹捷谈到,目前杭州户外运动主要可以分为4类:“第一类是有户外店的户外运动俱乐部。这些户外俱乐部也会不定期的组织一些活动,但活动本身是不盈利的,只是为了一些会员的要求和制造俱乐部的人气;第二类是以活动作为盈利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第三类是完全非盈利性的俱乐部,一般都是在网上有一个论坛,靠发帖搞活动,类似于自助游;第四类就是打着非盈利的幌子,进行地下活动,也就是通常说的‘野导游’”。

  

邹捷谈到:“户外运动俱乐部,盈利性的应该到工商部门注册,由相关的体育部门管理,而对于非盈利性的,则应该归当地的民政部门管理。但是目前最头痛的问题就是,一些俱乐部打着非盈利性的幌子,从事赢利性的活动。”而盈利和非盈利却往往难以界定。

  

在登山协会的极力促成下,目前杭州市登山协会与平安保险公司签订了协议。这种举措在全国是第一家。在协议中,平安保险同意在9-10个月的时间内,把保费降低30%,也就是每个人9元。

  

邹捷说:“参加户外运动的人中,一些老驴的自我保护意识会很强,可是一些新的参与者,并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户外运动应该朝着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

  

目前,各家俱乐部都会在活动之前和自己的会员签订协议,可这样的协议如果出了事,是没有任何保障的,因为只是俱乐部和会员的协定,并没有第三方的认可。所以,天择户外的代表老九就谈到,“希望管理部门能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范本,同时让它具有真正的效力。”

  

天择的技术总监章杨谈到,目前而言,俱乐部的生存仍是俱乐部经营中最大的困扰。他谈到自己的俱乐部的一些情况,因为主要是做户外活动,天择并没有自己的户外店,盈利也只能从活动中来。可是即使在2003年,已经做了100多次活动,参加的人也有了2000多人,但是,盈利还是很成问题。就拿丽水的一次活动来说,每个人俱乐部还贴了100元。

  

加上很多不正规的俱乐部的竞争,就使得生存更加的困难。要做好一个正规的活动,必须有很多的投入,而一些俱乐部的不规范操作,就使得价格降了下来,也让正规俱乐部的活动失去了竞争力。

  

章杨说,现在俱乐部也做一些户外拓展的活动,就是从盈利的角度考虑的。

  

同时,天择户外和巅峰户外的代表都希望,管理部门能对在朝正规化方向运作的俱乐部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

  

俱乐部的代表们还谈到了行业规范的问题。他们说因为现在的领队几乎都是俱乐部自己培养的,而培养一个专业成熟的领队需要很多的投入。但是,领队往往会在技术成熟后,被其他的俱乐部挖走,这样造成的是一种恶性的竞争,同时,也让原先俱乐部的投资没有回报,所以,希望以后能有一个行业的自律。

  

以前关于户外运动到底该放在哪里管理,有很多的争议,但现在已经明确,户外运动的管理方就是相关的体育行政部门。

  

在讨论会上,杭州市市场管理处的朱培军给俱乐部发了一份“体育经营活动的申报表”,在表格中详细列出了俱乐部进行申报所需提供的材料,包括了必须具备体育专业指导人员、救护人员;使用器材;培训类教案、计划;安全措施方案等内容。

  

朱培军说:“现在户外的市场较混乱,在管理上没有很好的切入口。所以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让这个行业更规范。”市场管理处的张玮处长也表示,“希望已经做得相对好的俱乐部,能更加规范,和那些不正规的俱乐部区分开来,作出自己的品牌。”

  

张玮处长谈到:“户外俱乐部不是受到限制的行业,而是一个有巨大活力的市场。”

  

虽然户外运动只是体育项目中的一种,但发展的方向是向上的。而且,目前杭州的户外运动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户外运动有一些问题存在:市场专业化程度低,使得存在很多隐患,甚至有一些俱乐部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杭州目前的户外运动,张处长希望能做到引导、规范、培育和发展市场。他强调:“俱乐部一定要到体育行政部门办理许可证。同时要有行业标准,从技术成面上把行业抬高。同时,希望登山协会应该把协会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张处长透露,目前浙江省相关的户外运动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之中,户外运动的发展必定要走规范化的道路。

  

"户外"、"驴友"、"暴走"、"自虐"……如果在2000年以前,人们听到这些有关户外运动的词汇会感到陌生而新鲜,而短短几年后它们已经被广泛熟知,这从一个角度说明:户外运动的存在从"边缘"正迅速主流化,户外群体正从"小众"游戏迅速大众化。

  

70.8%的受访"驴友"系2003年之后投身户外

  

48.6%的受访"驴友"月收入在3000以上

  

自助出游正引导着旅游景点的选取方向

  

可能出现安全问题而亟待纳入管理的俱乐部多在地下活动

  

调查驴友成分:高学历、高收入、正当年驴友成分:高学历、高收入、正当年现在都是什么样的人在从事着户外运动的呢?3月23日和24日,本报在正值兴旺的几家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次仅限于驴友的抽样问卷调查,关于驴友们的基本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共回收问卷115份,其中废卷1份,有效调查人数114人。参加本次调查的人员:57.5%为男性,42.5%为女性,驴友男女比例大致相当,男性偏高;98.2%的人出行中用网名;65.5%的人每月出行1-2次。现在驴友群体以年轻、高学历、相对较高收入的人为主体,这样的一种群体特点说明,他们正是我们这座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

  

七成以上是新人当被问及"您第一次参加户外运动是何时"时:49.6%的人回答是2003年;21.2%的人回答是2004年;12.4%的人回答是2002年;11%的人回答是2001年,另有5.8%的人回答是2001年以前。这其中2003年以后参加的总人数占了70.8%,正在玩户外的人,更多的是玩了不到两年的新人。

  

近九成是高学历关于驴友们的学历情况,本次调查显示:60.2%的是大学学历(或同等学历),27.4%的人有大学以上学历。也就是说,在这个群体中,有87.6%的人拥有大学或者大学以上的学历,仅有12.4%的人未达到大学学历,高学历的人群占了近九成,说明驴友群是个高学历的群体。

  

收入相对较高在所有参加抽样的人群中,月薪低于1000元以下的有6.2%,1000元-3000元的占38.1%,3000-5000元的占29.2%,5000-10000元的占10.6%,8.8%的收入在10000元以上;7.1%的人没有收入(或是学生)。综合各组数据可得:月薪3000元以上的人群占48.6%,其中19.4%的人月薪在5000元以上。

  

八成以上的人"正当年"就驴友们的年龄构成,本次调查得出的结果是:20-30岁的占57.5%;30-40岁的占26.6%;40-50岁的占7.1%;20岁以下的占5.3%;50岁以上的占3.5%。其中20-40岁的人群占84.1%,这说明玩户外的人多数"正当年"。(调查执行/周玉倩)

  

贡献杭州,因户外运动而更丰富户外运动带来的,说到底是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影响甚至改变,从这个角度来说,它蕴涵着巨大的力量,将是深层次的影响。随着户外运动的正在流行,有些可见的变化已经显现,这些丰富了我们的城市生活。户外运动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以下仅列举几项:

  

旅游资源的丰富户外运动源于北欧,其涵盖的背包自助旅游方式已经在欧美国家流行,在法国、新西兰已经成为主流旅游方式。随着"驴行"的方式被喜爱和被流行,国内传统旅游方式受到影响,杭州一些旅行社已经开始行动,仔细观察他们的旅游广告,已经有了诸如穿越、露营等内容。

  

另外,随着驴友的不断出行,新的景点不断被发现,因为他们喜欢以探索者的身份出发。在浙江,目前我们熟知的很多景点都是因驴友的涉足而成名,如:桐庐的琴溪香谷、临安的清凉峰、淳安的屏门瀑布、建德的情人谷、临海的珊瑚岩等等,这些景点的当地人因为驴友的到来,进而发现了它们的商业价值,然后进行开发包装,现在已是游客们新的方向。

  

企业管理的丰富近年来,野外拓展训练已经被众企业所关注,参加的单位也越来越多。很多组织过自己员工参加野外拓展训练的管理人员表示,拓展训练确实有利企业发展,经过拓展,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同时员工内部更加团结了。短短几年,杭州出现了一批从事野外拓展训练经营的公司,如"人众人"、"天择"、"新挑战"、"原动力"、"山外山"等,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野外拓展训练"正在大行其道。

  

交友渠道的丰富自2000年,杭州出现第一家户外运动俱乐部以来,谁也说不清杭州现在有多少家户外俱乐部。户外俱乐部通过网站论坛集结,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这些群体集结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为了结伴同游,而回到城市来,他们依旧是一个互相往来的群体。

  

出路一个朝阳产业的经营户外运动正在流行,其可能产生的商业利润,也已经被人们认识,现在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在杭州,经营户外运动的模式大致有几种:一是经营户外运动用品店的。经营的实践证明,如果只是简单经营产品并不好做,因为玩户外的现在还没有大众化,为了壮大市场,他们需要组织出行活动,组建自己的俱乐部;二是经营野外拓展训练的,这一行业正需要被更多的企业认识;三是经营网站的,有的是专业性户外网站,有的是综合性网站搭建驴友论坛,冀望于吸引人气,这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很难产生短期效益。另外还有经营青年旅馆、户外酒吧等多种模式。

  

户外运动最初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被驴友喜爱的,不少人视它为纯净的空间,商业的作祟让他们失望。而从长远的角度看,户外运动的产业化发展,将是其出路和未来。

  

2002年7月,25名驴友遭遇山洪受困桐庐十字峡谷,此事经各大媒体转载引起巨大反响。很多人是从这个角度认识户外运动的,从负面认识曾让驴友们感到极大委屈。随后的一两年来,接连传来驴友"命案"。

  

今年"五一"长假还有一个多月,杭州市登山协会未雨绸缪,希望通过节日前安全警告的宣传,对户外行业进一步加强规范和管理。然而他们同时明白,那些注册登记的俱乐部往往对安全问题比较重视,而那些可能出现安全问题而亟待管理的俱乐部却多在地下活动,这让他们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一位长期从事网络报道的记者说,并不只是那些专业的户外网站才有"驴友",现在杭州的论坛到底有多少谁也不清楚,而几乎每个有些影响的综合性网站都有相关"驴行"的论坛,都可能有户外俱乐部。另外这些论坛可能一段时间很"火",一段时间很"冷";那些俱乐部可能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在那……

  

规范和管理户外运动首先是从俱乐部登记开始,这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关于户外安全事故的防范,也可能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

  

当然如果没有、或者不想携带装备,也可选择拎包入住的方式,轻松来去,除了好心情和一组照片,不带走一片云彩。

  

每一个圈层,都流行着一个鄙视链,有装备的鄙视没装备的,装备好的鄙视装备差的,过夜的鄙视不过夜的,这也让很多装备党和过夜党内卷永无止境,装备商和营地服务商则笑而不语。

  

参与精致露营的群体以热爱自然、追逐潮流的Z世代和有娃、重视孩子体验式教育的80后中产为主。

  

其中女性为主要决策者,近年朋友结伴露营占比有所减少,家庭亲子露营群体占比上升显著,出游的组成中有44%的人是全家总动员。

  

如果说因为疫情,旅游、餐饮等赛道被折磨的苦不堪言,那露营绝对是属于因祸得福的那批。

  

我国有六成露营企业都成立于2020年后,仅疫情相对严重的2020年就新增约8400多家,一举奠定“露营元年”的地位。

  

2021年更是增速大的让人乍舌,仅上半年就新增超9000家,同比增长218%,截止2022年我国已有超过3万家露营企业,4000多块的露营场地让好客山东一骑绝尘超越其他省市成为全国第一。

  

星空、湖边、高级摩卡壶、复古煤油灯,露天电影、篝火边边烤边吃边聊的人群,露营作为一种新型网红休闲社交方式,在Z世代和中产中流行起来,密室、剧本杀这些在星空下的帐篷面前好像都变得不香了,露营产业从2014年的77亿到2022年的355亿元,年复合增速超过14%。

  

作为舶来品的露营源自欧美,兴于日本,我国当前以日本露营业作为对标只能说勉强处于起步状态。

  

从消费端来看,消费能力、消费意愿的提升,高端装备的逐步被认可基本出现在人均GDP1万美元的基础上。

  

而我国早在2019年就已经达成人均GDP1万美元,具备相应经济基础。同时户均汽车保有量较高,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达300辆左右,仅去年国内SUV销量总量超过1000万辆,占整体销量的38%。

  

众所周知,SUV的普及为更多人群走向户外提供了客观条件。

  

从供给端来看,城市公园,郊区、景区露营场地增加,资本推动营地连锁化、标准化管理,户外设备快速适应着国内市场需求,提高露营体验。

  

经济基础的提升,为国内户外露营行业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消费者产生了更为多样性的户外消费需求,拥有了更强的消费能力。

  

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即使疫情也只能短期压制,一旦疫情得到控制民众的需求就会呈倍级的释放。

  

相对于路跑、水上运动、冰雪运动、轮式运动等户外项目,露营因其参与门槛低、场地限制少、受众广泛、潜在参与度高、适合亲子出行、朋友出行等特点成为疫情期间贴近自然最受欢迎的选择。

  

精致露营的活动场景不再局限于传统概念中的野外环境,对于有露营装备的消费者而言,近郊、公园、商场甚至家中都可以进行,胸怀自然,帐篷外尽是草木湖畔。

  

没装备的消费者则可以在各地数以千计的露营地中选择自己中意的下单,直接拎包入住,大幅降低了参与门槛。

  

疫情期间入住酒店往往对于出行码、核酸报告存在较多要求。华亭宾馆前车之鉴,使得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对于传统酒店室内封闭的环境,其实内心也是暗怀忐忑。

  

露营地住宿则不然,相较于传统酒店住宿限制更少,在满足亲近自然需求的同时,又保证了充足的社交距离,给了消费者更高的自由度和安全感。

  

根据KOA数据,在2021年5-7月新冠德尔塔变种病毒爆发期,认为露营相较其他出行方式更加安全的北美消费者占比更高,可见疫情中露营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充足的安全感。

  

同时出境游、跨省游的困难导致高端旅游消费回流到兼具独特性和轻奢概念的精致露营。

  

根据穷游网数据,2020年露营及房车旅行热度相较其他户外旅行方式大幅增长;美团门票数据显示,自 20Q1疫情爆发后,旅行终点小于50公里的短途旅行占比提升,出游距离为10-50公里的消费者占比较疫情前增加16pct。

  

2022年3月起,上海等地疫情爆发,各地疫情封控、出行管理更为严格,进一步推升假期中短途露营活动消费热度。根据携程和去哪儿数据显示,2022年清明节露营相关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倍,随后五一期间露营相关产品预定量同样为同期3倍。

  

青年消费者对于社媒的依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露营风潮兴起。中国露营消费者中年轻群体占比较高,Z世代占比达43%,这些网络原住民更易受到社交媒体流行的影响,社交平台通过标签把海量的信息以社交传播、算法推荐的方式传播给同一爱好人群。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各类带有露营元素的综艺节目热播,为消费者提供了初步了解露营概念的渠道,综艺节目成为露营资讯获取渠道的首位,占比超50%;

  

其后短视频平台、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成为青年消费者最常用的资讯获取渠道,调研数据显示,有56.9%的用户参与露营的契机是社交网络上达人内容的分享,有86%的人会将社交内容平台作为获取露营相关信息的首选平台。

  

2021年国内消费者了解露营渠道和常用平台

  

2018年芒果TV推出的综艺《野生厨房》,由于生不逢时,彼时露营尚未被作为主要概念推广,反响平平;2020年露营热度提升后,国内《恰好是少年》、《一起露营吧》等综艺陆续上线,一时间“陈伟霆录一起露营吧没化妆”、“露营吧王源被黑历史吓到狂奔”、“露营吧杨迪看羌族小伙名场面”、“林俊杰直播露营”等热点频出,打出了一波户外露营高潮。

  

未来《花儿与少年之露营季》等大IP播出后热度有待进一步释放。

  

小红书作为分享种草型平台,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多元内容形式,侧重UGC内容分享,更贴近用户的需求,并通过积极的内容运营策略鼓励用户上传大量的露营攻略、行程规划等内容,层次多元、种类丰富、实用性强的内容充分满足用户对露营信息的获取需求。

  

帮助小红书成为消费者获取露营资讯并分享露营体验的首选平台。

  

仅2020年小红书平台露营相关笔记发布量同比271%,2022年小红书更是举办“露营季”活动,鼓励消费者发布优质露营相关内容、并给予物质奖励和流量支持,截止今日小红书露营相关笔记已达383万篇。

  

而一系列利好露营的政策如国家公园体系、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则,以及今年四月初开放的个人房车驾照(C6)申请上线等一系列外部政策的发布让使得露营营地的合规化得到进一步加强,有效地提高了消费者的信心,使得露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竞争格局:国际高端品牌积累深厚,本土品牌因为性价比更受中高端市场欢迎

  

2021年中国露营市场规模约为299亿元,增长约78%,预计2022-2025年仍将保持15-20%的增速,在2025年达到562.1亿元的市场规模。

  

一二线城市贡献了超7成的客流,三四线城市露营的搜索量也呈现出同期翻倍的态势。露营普遍集中在华东、西南地区,华北增速较快。

  

同时露营季节性明显,旺季集中于春秋,依山傍水、贴近自然仍是露营核心需求,草地、湖畔等营地倍受追捧。

  

由于人文历史方面的差异,相对于欧美等国对于户外生存教育的重视,我国的露营渗透率尚不足1%,跟美国15.80%、日本11.25的渗透率相比差距的确非常大,这也间接说明了露营行业拥有10倍的增量空间。

  

随着露营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市场教育的加强,露营消费会逐步走向常态化,潜力无限。

  

2022年天猫一季度露营装备品类销售额近8亿元,同比增长24%,按照天猫3月各类产品的均价计算,全套露营装备花费轻松突破5000元,在现阶段国内露营地数量、露营频次、相关消费支出等条件状况下,国内露营装备市场容量可破千亿元。

  

目前露营行业装备品牌商主要呈金字塔格局,如Nordisk、Snow peak等国际品牌仍占据高端市场,本土品牌如牧高笛、挪客,凭借代工经验或产品设计迭代占领精致露营消费者心智,定位大众和中高端市场,在电商渠道优势明显,近年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但目前行业内均未有具有决定性话语权的企业出现,牧高迪、挪客的市占率也仅在1.5%左右,这是有野心的企业有望一跃成龙的高潜力行业。

  

如头部露营地服务商大热荒野和嗨 King的毛利率可达60%,其普遍采用“轻资产、重运营”的模式,盈利能力强劲,投资回报期短。

  

以沿海旅游地区的较大规模的优质营地为例,其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基础配套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服务商的投入成本和开发风险,而周边人群普遍具有流量大、消费能力强的特点,投入成本50万左右,需要 1个半月投入运营,装备投入回收周期仅为2-6个月。

  

每一个有潜力的行业都免不了大批新入局者以模仿代替创新的汹涌涌入,当玩家走出帐篷,回顾左右发现都是天幕、星星灯,彷佛开启了Copy不走样时,如何解决同质化布局、玩法给消费者带来的审美疲劳?

  

同时,露营有着旅游类项目消费频次低的天然弱点,如何解决复购同样是一个难题。

  

未来,多样化、创新化必然成为露营行业发展的趋势,如今很多从业者正在尝试用“+”不断解锁新模式。

  

“露营+景区”、“露营+乡村”、“露营+研学”、“露营+体育”、“露营+演艺”等多种融合产业不断涌现,快速进行着规模化扩张。

  

有人觉得露营的爆火只是疫情后情绪消费的一种反弹,是昙花一现的。

  

不管疫情前后,我们都有和亲友相聚,贴近自然,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需求,这种需求是长期的、稳定的。

  

露营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交货币,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社交属性空间,满足了既渴望内心自由又不希望脱离集体活动的我们。

  

可以预见中长期内仍是以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和婚后亲子家庭作为露营主力,有钱有闲的中老年群体占比有望提升,未来露营将实现全年龄覆盖。

  

来源公众号:消费界(ID:xiaofeijie316),新消费,新机遇。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消费界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协议

  

1、感觉原因挺多的吧,因为我自己之前也出去露营了一把,所以就谈一下自己想法。

日本露营行业发展阶段(日本露营行业发展阶段有哪些)

  

2、首先第一个我觉得有点跟风的那种感觉。最开始我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出去露营,然后拍的照片很好看,所以就产生了想要去露营的这种想法。后来陆续又有好多这种活动,内心就会对这个东西很向往。人都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越迷人。

  

3、然后就是,不知道别的女生是不是这样哈,对我来说我觉得出去做什么事之类的拍照很重要。换句话来说,如果不是为了发那条迷人的朋友圈,我更愿意躲在家里看小说。所以,我的初衷其实就是想跟风然后拍美图发圈。

  

4、然后第二个想法的话,我觉得露营本质上是旅游的一种平替。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动不动就什么隔离之类的,说实话出去玩的风险蛮大的。尤其对于学生,如果出去发生了什么情况,就比较麻烦。

  

5、这样一来,可能距离不是很远,但是有带点那种旅游feel的露营就成了一种还不错的平替。从格调上来说,只要照骗精修到位,其实就会很高级,也能骗到不少的点赞。从消费上来说,比起旅游的话露营性价比会更高一些,相对消费少一些。

  

6、所以,对于不太能出远门的人来说,露营就成了出去玩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7、第三个原因的话,我觉得是拉进关系的一种新思路。这里不单单是指情侣,也可以是同事或者朋友。可能平时大家都比较忙,一起露营其实合作性的活动会非常多,比如一起搭帐篷,一起做饭,一起玩游戏。

  

8、同时就是露营的时候静止的时刻会比较多,如果说像旅游或者游乐场的话,大家可能重心都在游玩上面,但是露营很多时候大家还是会一起坐下来聊聊。唠唠家常谈谈真心话,其实距离就会被拉进,一来二去关系就会好一点。

  

9、最后的话我觉得算是一种新玩法吧。比如以前的春天,大家可能最多的是去看看花,爬爬山等等,这些娱乐活动相对还是比较单调,没有什么新的吸引点。

  

10、野外露营其实就和剧本杀那种比较类似,作为刚刚新兴起来的一种玩法,在还没有没玩腻之前,都是很热门的选择,所以,就逐渐火起来了。或许再等段时间,等大家都玩腻了,其实就不会再玩了。


复制成功